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454节 (第2/3页)
如果单看这些“小说”的故事剧情,确实是有些太过枯燥。 就像是之前张如梦的评价一样,叶落的这些小说,严格来说根本就是不合格的。 完全没有小说应有的启程转合,也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,读起来就像是在喝白开水一样,寡淡无味。 当然,如果是历史爱好者的话,那就另当别论了。 因为,叶落这个“叶唐系列图书”,完全就是纯正的史书风! 说它们是小说,还不如说他是叶落虚构的史书更加恰当。 但是,让李文正他们抓狂的是,这些味同嚼蜡的小说情节,他们还不得不耐着性子看完。因为,不读这些情节的话,那后边的诗词他们根本就理解不了。 想要品读一首诗的好坏,其创作背景是不可或缺的。 如果硬要说叶落这些小说能吸引人是地方,那就是每一段情节后边蕴藏的这首诗词了。 大伙耐着性子读完之后,终于见到了最后的这首诗词。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,前后一共四句。 “故人西辞黄鹤楼,烟花三月下扬州。” “孤帆远影碧空尽,唯见长江天际流。” 但整个现场,没有一个人是失望的表情。 他们费劲巴力读了十多分钟的“创作背景”,是的,在他们看来,叶落的这些小说情节完全就是诗词的创作背景。 之所以能耐着性子一字一句的全都读完,为的就是这四句诗啊! 李文正读完,眉头先是皱了一下,随后又是一脸不解的抬头看了刘颖教授一眼。 旁边的冯家华教授,反应也差不多。 有一说一,他俩能感觉出来这首诗写的很好。 但是,你要说这首诗写的有多么的好,那他俩还真没看出来。 又或者说,在他们两个人看来,这首诗顶多也就是孟浩然的水平吧? 和孟浩然的那些诗词,区别很大吗?差距很明显吗? 甚至,在他们几人看来,李白的这首送《孟浩然之广陵》,似乎好像还不如白居易写的那首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呢。 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。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。远芳侵古道,青翠接荒城。又送王孙去,凄凄满别情。 同样是送别诗,人家白居易这首写的不仅蕴含哲理,而且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不舍离别之意。 相比之下,李白这首送别诗,就显得有些太寡淡了吧?这倒不是说他们觉得这首送别是不好,主要是顶着诗仙的名头呢啊! 这就能被称为诗仙了? 这真看不出来是诗仙的水平啊! 李文正和冯家华俩人对视了一眼,但谁也没率先开口。因为小会议室里还有人没看完,又过了几分钟后,见大家基本都已经结束了。 李文正又看了看众人的表情,见除了刘颖教授是一脸思索的样子之外,其余好似都有些不解和迷惑。甚至,还有人脸上露出了失望和担忧的模样,李文正主席这才忍不住开口,说道: “大家说说吧,说说自己的想法。” 李文正声音低沉,能听得出来,他的心情应该也不怎么畅快。 经过短暂的安静之后,小会议室里终于热闹了起来。 虽然屋子里的人数不多,但声音却不小,大伙纷纷开始发言。 冯家华教授第一个说道,“主席,我我怎么觉得叶老师写的这个李白,差点意思呢?” 他倒不是给叶落拆台,而是担忧叶落这本书,担忧他创造的这个李白,够不上“诗仙”这个称号,他心情也很沉重,说道:“这首送《孟浩然之广陵》,绝对可以称得上是送别诗中的佳作。如果是放到别的书里,那肯定也是这些人的代表作之一。但问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