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主持人太专业_第454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454节 (第3/3页)

题是,放到李白的身上,是不是显得有些平淡了?”

    另一个人马上接话道:“是啊,李白可是号称诗仙的人啊。如果你说他是白居易写的,是刘禹锡写的,那我绝对会惊叹一声。那如果你说他是诗仙所写的,那是不是就有点……”这人后边的话没说完,但大家都懂他是什么意思。

    又有人说道,“从这首诗身上,我一点也没看出诗仙应有的实力来。”

    “之前叶老师也写过那么多送别诗,像是孟浩然、王维、刘禹锡、白居易他们都写过。你说李白是诗仙,那他写的诗怎么也得比他们强吧?但咱们平心而论的话,这首诗真的比他们写的那些送别诗要强吗?我觉得……唉,我不说大家也懂,是吧?”

    碍于叶落的面子,他这话说的也比较遮掩。

    现场的这五六个人,基本都是这一个意思。

    这时候,有一个专门搞诗词研究的老教授,推了一下眼镜,给出了不同的看法:“我倒是觉得,叶老师这首诗写出了诗仙的风采。”

    众人一愣,都看了过去。

    见说话的是曹立宝老教授,便都安静了下来。

    曹立宝,满头白发,已经快70岁了。他曾经做过北大文学院的院长,主攻的就是古典诗词这一道。

    现在退休了,就来古文协会发光发热了。如果不是他对职位这些已经不感兴趣了,那古诗词研究院主任的位置也轮不到刘颖教授来坐。

    大伙对他都很尊敬,都认认真真的听着曹老教授发言。

    曹老教授说道:“我不知道你们是怎么看这首诗的,我就说说我自己的想法。”他说起话来,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,“叶老师的这首送别诗,其实是很不同寻常。别人写送别,要么是依依不舍,要么是放酒狂歌。像是王维写过的《渭城曲》,就是深情体贴的代表。像是白居易写过的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,又是惆怅沉闷。纵观历史也是如此,送别诗基本都是这个主调。”

    “但是,这首《送孟浩然之广陵》,却全然没有离别凄苦这个味道。”

    “反而,我在这场送别当中,见到了愉快,见到了诗意。”

    “我觉得,李白和孟浩然身处于开元盛世这样的一个时代,他们的这次送别,其实也体现出了这个时代繁华一幕。不仅是经济上的繁华,更是当时人们精神上的积极!”

    “这次的离别正是开元盛世,太平而又繁荣,季节是烟花三月、春意最浓的时候,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,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。我们在之前的节选当中,知道了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、爱好游览的人。”

    “所以,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。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,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,他向往扬州地区,又向往孟浩然,所以一边送别,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,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。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,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,美景令人悦目,送别却令人伤怀,以景见情,含蓄深厚,有如弦外之音,达到使人神往,低徊遐想的艺术效果。”

    “所以说,这首送别诗,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,凸显出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一面。”

    “也许,叶老师所想说的诗仙,大概就是这个意思。诗人豪放不羁、积极乐观,他的诗词也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。同时,他又身处在这个大唐最为强盛繁华的盛世当中。”

    “可能这才是诗仙真正的含义。”

    曹老先生说的很多,有些地方又很跳跃,有些人一时半会儿都没反应过来。

    但是,刘颖教授却是一脸激动的叫了一声好,“曹教授,您说的实在是太好了,而我想说却不知道怎么说的话,全都给说出来了。”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