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469节 (第3/3页)
块,大家还是在同一起跑线上,就挺好的。 一节课,五十分钟,张舟跟顾正梁感觉时间过得竟然能如此之快了。 许昌树时间也把握的挺好,就按照往常的节奏正好讲了三道例题,下课铃声响起,第三道题正好讲完。没有拖堂,许昌树也如往常般拿着茶杯坐到了教室第一排。 只是这个课间休息的十分钟稍显沉闷了些,课间十分钟只有李未央跟祝华年凑到许教授面前,不知道聊了些什么。 几分钟后,许昌树没等上课便走上了讲台,在板书上写起了两道题。 几分钟转瞬即逝,当上课的音乐声再次响起时,两道题也已经写在黑板上。 第一题:虚界数ξ的影响。 考虑一个定义在三维欧氏空间中的向量场v(x,y,z)=(x2?y2,2xy,z)。应用ξ的变换ξ?(x,y,z)=(?y,x,z),计算变换后的向量场ξ?v并分析变换后向量场的性质和几何意义。 第二题:流形因子μ在几何变换中的应用。 设m是一个带有黎曼度量g的三维流形,流形因子μ描述了度量g在局部的变化率。如果μ在某一点p∈m的值大于某一阈值,该点周围的几何结构将发生变形。现在,考虑一个简化模型,其中 2μ(x,y,z)=x2 y2 z2。请描述当点(x,y,z)沿着向量场 v(x,y,z)=(?y,x,0)移动时,μ如何影响该路径。 铃声停止,许昌树便敲了敲黑板说道:“好了,根据我上节课讲的内容,求解这两道题吧。稍微有些变化,但不多。接下来的课程如何安排就看你们的本事了。给你们点提示,灵活理解维度的转化,也就是变量的增减。” 讲台下的同学们反应各异。 有人压根连题目都懒得看的,也有人依然延续着课间休息时的状态,思考之前讲解的例题。 前者最有代表性的自然就是顾正梁跟张舟了。 至于其他没有尝试解题的同学,也跟两人一样对于数学的认知非常清晰……在还没有完全弄清楚基础概念的时候,没必要强行解题。 当然也有尝试解题的。 比如班长李未央,未成年人祝华年,奥赛冠军罗耀,已经拿起了本子跟笔,但能够在此刻开始奋笔疾书的,还真一个都没有…… 大都是盯着誊抄的题目……啃笔头。 并不是说这些孩子的天赋到顶了,只是太过抽象的内容,只上了一节课就要做例题,的确是有些为难人。 教室内一开始还是很安静的,不过十分钟之后开始窃窃私语。 许昌树也懒得管,坐在讲台上喝着茶,看着准备好的论文。 连去教室里转转,看看题答得怎么样的心思都没有。真不是他看不起这些天才孩子,他完全理解这些基本概念到能随便解题,都用了两周的时间。隔壁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那些定理跟基础题目甚至用时更久。 这还是那些大师们对于代数几何的理解已经极深的情况下。乔班的孩子虽然天赋极高,基本功相对其他学生而言肯定也要更为扎实,但要是跟那些大师们比,必然是还差的远的。 即便这两道题跟之前讲解的例题相比只是简单的变形,也不是他们这个阶段能完全理解的。 当然,如果真有人能解出来,许昌树会很兴奋,那数学天赋即便比不上乔泽,也差不了太多了。 就这样半小时便在“嗡嗡”的议论声中过去。 许昌树突然放下了论文,站起来伸了个懒腰,随后拍了拍讲台:“好了,安静。” 教室内迅速安静了下来。 “两道题有没有人解答出来?有的举手。” 没人举手。 许昌树笑了笑说道:“哦,看来大家还没完全理解,那有没有人把相应的图形画出来的,举手。”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